近日重庆御和堂中医接诊以为王大爷今年48岁,出现少量便血的情况已经有半年多了。开始的时候,大便呈暗红色,量不多,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;后来逐渐出现大便次数增多,偶尔感觉腹胀。王大爷一直以为自己是得了“痔疮”,就买了痔疮膏涂了涂,却一直不见好转。于是近日到重庆御和堂中医就诊,接诊人正是肿瘤医师毓斌经过检查后确诊为直肠癌。
于是肿瘤医师罗登祥为他拿了药,王大爷回去吃了一段时间后,发现排便也不出血了,疼痛感也好了很多,因此他很感谢肿瘤医师罗登祥。
下面肿瘤医师罗登祥聊一聊便血的原因有哪些?
一、肛管疾病
(1)痔疮
因排便时腹内压增高,内痔静脉丛内血压随之升高,加上硬粪的直接磨擦,导致痔疮粘膜破裂而出血。
(2)肛裂
因排便时肛管粘膜及皮肤被硬粪块磨擦而撕裂,造成少量出血。
二、小肠疾病
(1)空肠憩室炎或溃疡
因憩室发炎、室壁糜烂或溃疡形成导致出血。
(2)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
基本病理变化表现为肠粘膜充血、水肿、出血与坏死,便血形式常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糊状血便,具有特殊的腥臭味。
三、结肠疾病
(1)急性细菌性痢疾
因广泛的结肠粘膜充血、水肿甚至溃疡而出血。
(2)阿米巴痢疾
肠壁遭阿米巴滋养体的侵袭出现溃疡,因而导致出血。
痔疮与直肠癌有什么区别?
虽说直肠癌出现便血等症状跟痔疮有些相似,但只要用心观察,这两种病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。”医师提醒,出现便血的患者可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辨病:
便血颜色:痔疮造成的便血颜色鲜红,便纸粘血,或排便时(便前、便时、便后)滴血、喷血;因肠道肿瘤出血主要是大便摩擦所致,所以多数粘在大便表面,或混在大便里,血色暗红,并含有黏液,呈黏液状血便,有时仅为大便表面粘血迹,但便血的现象并不一定每次都发生。
大便形状:痔疮患者一般不会有大变化;肠癌患者常出现排稀烂便,大便变细或有沟槽痕迹的情况也较多见。
排便习惯:痔疮患者一般排便习惯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;肠癌患者大便次数明显增多,而且时间拉长,实际上是由于肠道受肿瘤脱落物的刺激,令患者老有便意感,老觉得未排尽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