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个节气,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“孟夏之日,天地始交,万物并秀”,立夏时节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降临,万物生长,欣欣向荣,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。中医认为:“暑易伤气”,“暑易入心”,立夏时节人易烦躁、易贪凉。那我们该如何顺应节气,健康养生呢,请看下文分析!
饮食篇
立夏时节,时值乾卦,相对人体脏腑来说,肝气渐弱,心气渐强。饮食应注意补肾助肝,调养胃气,不建议饮用过于苦寒的冷饮,以免出现“碍脾碍胃”之象,使人的正常阳气受损,胃肠功能不佳。在此季节,饮食宜清淡,以低脂、易消化、富含纤维素为主,多吃蔬果、粗粮。
起居篇
早晚仍稍有凉意的初夏,人的作息应顺应天气变化,做到“夜卧早起”。此时体内阳气外发,伏阴内守,气血运行充盛,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健康的表现。为了适应炎热的季节,人体的毛孔开泄,以利于汗液排出,而此时也有可能会有外邪乘虚而入。故应格外注意随气温变化添减衣物。
运动篇
立夏后,随着气温升高,人们容易出汗,“汗”为心之液,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,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,补充体液。立夏时节,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,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、太极剑、散步、慢跑等。
适当增加运动有助于激发阳气,促进血液循环,提升机体的免疫力,并有利于保持内心情绪平静,适当的排汗也是排除人体寒邪的有效途径。因此,大家不妨清晨起来在住所附近的林荫花间处锻炼,能颐养心神,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华。
情志篇
传统中医认为,“暑易伤气”,“暑易入心”。心藏神,心乱则神乱。因此立夏节气后要注意调节情志,通过各种怡情养神手段使自己心情平静、愉悦,比如看书、绘画、听音乐、下棋、垂钓等。
心静则心火自安分,心安则神安,火安则身凉,正所谓心静自然凉。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,保持神清气和、心情愉快的状态,切忌大喜大悲,以免伤心、伤身、伤神。
防病篇
立夏后重点防热伤风、防红眼病、防皮肤病、防菌痢、防心脾胃受损、防头痛等疾病。尤其对于自身体质较为虚弱的肿瘤、结节患者而言,如何更好“保护”自己免受疾病侵扰?才是患者们所关心的问题。
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正气的强弱、邪气的强盛,疫情期间,扶助正气和驱逐邪气都非常关键。因此,对于自身体质较为虚弱的人群,可以采取中药调理,对增强机体免疫力,预防病邪的入侵都有着不错的疗效。